近幾年來,由于繁殖呼吸綜合癥及豬圓環(huán)病毒兩大免疫抵制的介入,對大大小小的豬場造成豬只死亡,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下滑,特別剛斷奶仔豬死亡率很高。因此,如何提高斷奶仔豬成活率的問題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
1、引起斷奶仔豬成活率低的原因
斷奶仔豬腹瀉由于氣候劇變、消化不良、流行性消化道疾病傳播等引起的,通常氣候劇變能與當前的天氣變化相聯(lián)系。消化不良很少伴發(fā)癥狀(如體表的出血,精神沉郁,食欲廢絕,發(fā)熱等),更少見明顯的內臟器官的病變(如脾腫大,腎皮質出血,淋巴結壞死等,流行性疾病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豬癌、傳染性胃腸炎、豬痢疾、弓形體病、仔豬副傷寒等。
周齡漸進性消瘦豬圓環(huán)病毒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的影響也是不用懷疑的,但往往強調了這些病而忽視了參與發(fā)病的其它致病因素,如偽狂犬、豬瘟、細小病毒和豬流感,以及混合并發(fā)感染的喘氣病、胸膜肺炎(APP)、副嗜血桿菌病和鏈球菌病,這樣就使得豬斷奶后多系統(tǒng)衰弱綜合癥變得難以控制。
其實,豬斷奶后多系統(tǒng)衰弱綜合癥就好象是一個犯罪團伙,豬圓環(huán)病毒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是主犯,但沒有豬偽狂犬和繁殖障礙性豬癌等協(xié)從,也不能變的嚴重,所以還是把疾病來一步一步控制,要控制好常見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其它疾病水腫病、敗血型鏈球菌病和附紅細胞體病影響到保育豬成活率,雖然這些病也比較容易判斷,也可以有相應的措施控制。
飼料管理不當采用的飼料不合理,或者是飼喂的方法不適當,豬舍沒有經過嚴格的消毒等等這些原因都會導致豬只出現(xiàn)疾病等相關問題,進而影響其成活率。
2、提高斷奶仔豬成活率的措施
加強母源抗體的保護母源抗體對于仔豬非常重要,仔豬免疫器官要到6周齡才能接近完善,仔豬在5--9周齡之前通過主動免疫來產生足夠的抗體保護的可能性比較小,因此,希望母源抗體保護的時間長一些,到5周齡以后,所以要加強母豬疫苗的工作。
采用早期斷奶技術早期斷奶技術能有效減少和阻斷一些疾病由母豬向仔豬垂直傳播的機會,可提高母豬繁殖率和欄舍利用率,提高保育舍仔豬的成活率以及以后生長育肥舍育肥豬的成活率乃至其后的生產性能和體品質。早期斷奶須過好教槽關,仔豬教槽采用高品質、易消化且適口性好的原料。斷奶時體重不低于6千克和能攝取食物方可斷奶。
合理的免疫仔豬免疫器官在6周才基本完善,所以在這個之前所用的大多數(shù)疫苗的效果,是達不到所預期的目的。而各種各樣的疫苗的應用,以至于疫苗的時間都排不過來了,結果是應激的程度加大了,而一些在此之前已經用的疫苗控制的病,還有的在保育階段發(fā)生了,所以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盡量在用疫苗的時候多多考慮。以減少疾病的發(fā)生,保證豬只的健康。
幫助仔豬改善消化系統(tǒng),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平衡建立合理的飼養(yǎng)管理制度,對斷奶后一星期內仔豬采取少量多餐的飼喂方式,保證豬仔吮吸到充足干凈的水,一個星期后逐漸進行自由采食;要求舍內通風、寬敞明亮,配之以寬敞的食糟、安置適當?shù)娘嬎?;要求保育舍干凈、無異味。
提供高質量,營養(yǎng)全的飼料仔豬斷奶轉到保育舍后,一定要提供高質量新鮮的代乳料,同時可采取濕拌料,以提高適口性,以促進豬只的采食,只要斷奶第一周豬只日采食達到300g以上,那么對以后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采用濕拌料,不要存放時間過長,因為舍內溫度高且飼料營養(yǎng)濃度高,濕料易酸敗。
合理分群,加強對弱小豬的護理仔豬斷奶轉群到保育舍,一定要合理分群,能原窩飼養(yǎng)的盡量不要分群飼養(yǎng);但確需要分群飼養(yǎng)的,一定要遵循體格健壯大小均勻的原則,不能強弱合群飼養(yǎng),以免造成強的過強,弱的越弱,后成為僵豬甚至死亡。
驅體內外寄生蟲體內外寄生蟲對仔豬的生長發(fā)育是非常不利的,并有可能激發(fā)其它疾病。同時在保育期間,一定要對期驅體內外寄生蟲,從而保證豬群的健康生長。使用藥物要選擇毒副作用小的藥物。
控制適宜溫度,濕度,做好消毒工作仔豬轉入當天溫度控制在28℃-30℃之間。以后每周減低1℃-2℃。
須長期保持豬舍干燥且把濕度控制在65%-75%之間。
消毒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有效地消除舍內的病原微生物,一般每周至少消毒1-2次,藥
物的使用要定期更換交替使用。
監(jiān)控豬群健康狀況早6點、晚9點加料時,觀察每頭豬的精神、毛色、食欲情況。發(fā)現(xiàn)食欲差的仔豬打上標記,加完料后首先量體溫,看外觀有什么變化,若發(fā)現(xiàn)有病應及時挑出隔離,加強護理,對癥治療。
3、小結
仔豬斷奶時由于其各種生理機能和免疫功能還不完善,抗病力低,易受各種病源微生物的侵襲,斷奶時多種應激因素的影響,容易誘發(fā)疾病。因此采取綜合措施加強斷奶仔豬的管理顯得至關重要。